今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中明确了工程防水应遵循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此外,在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中也明确表示:“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主体防水,二是细部构造防水”。结构主体防水应当是地下防水工作的基础,细部构造防水则处于附属性地位。
这是防水行业的国家标准文件,为我们构建建筑防水工程时的基础依据,只是在一直以来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些“偏离”。
提到做防水,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在结构外铺设或者涂刷一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有的可能是两道、三道,以此来搭建一层或者两层、三层防水层,希冀这些防水层能充分发挥防水的作用,达到不漏的设计目的。
但实际上呢,我国居高不下的渗漏率已经说明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防水卷材并不能和混凝土完美结合,或者说是完美契合,以达到更持久的防水效果,那么有没有能够和混凝土深度结合,真正实现长效防水效果的防水材料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认清到这些年来我国防水行业的现状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外设防水层的防水材料发展迅猛,其中尤以防水卷材为主的沥青类防水材料为主,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防水材料产量合计约为40.92亿平方米,其中防水卷材28.59亿平方米,占比高达69.57%。
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防水对外在防水材料的依赖性有多强,这是一个“误区”,即单纯想着在混凝土结构外设防水上下功夫,却忽略了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效果,陷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
防水卷材等沥青类防水材料属于有机物,有着老化期和寿命期,有的十年以上,有的远远达不到,这不是说它的寿命只是这么短,而是防水材料遭受的复杂环境,使得老化加剧,寿命变短。
外设防水层在施工时,对基层基面的要求高,需要平整坚实无空鼓、更不能有灰尘、油污等物质,稍有不慎,就会使得卷材和基层的粘贴不牢固,易起鼓、脱落,而且卷材易受到破坏,如尖锐物等刺破,此外,建筑自身会有一定的沉降,使得卷材和结构之间会拉裂变形,导致卷材开裂、拉伸变薄,当水分窜入,就会顶起,使得卷材破损、失效。
我们再来看看可以结构防水的混凝土本体,混凝土的寿命一般很长,只要混凝土不出问题,建筑就依然稳固安全,如果混凝土结构具备了防水性能,这效果当然是会和建筑寿命等同。
混凝土自身的防水不存在老化期,也没有粘贴、脱离的风险,在设计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时,做好施工配比、养护维护工作,抑制、减少混凝土的开裂情况,密实修复好细微孔隙、裂缝,漏水的风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解决建筑防水这一目标需求时,不能单纯在外设防水层上下功夫,更应该向内探寻,从结构自身切入,把防水的重担真正交给结构来抗,把辅助防水的责任交给外设防水,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把防水效果做到了最佳。
所以能真正提升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性能的新型材料才是真正契合混凝土的好材料,尤其是无机类的掺加剂防水材料。
我们知道,混凝土本身就属于无机材料,而无机类防水材料正好可以与其完美契合,没有老化期,除此之外,想要做好混凝土的防水,最好还是要树立以结构自防水为核心的地下工程防水理念,只有将地下防水工程提升到与结构工程同等重要的高度,才能做到防水与建筑工程寿命等同!
好运新材料在和上海同济大学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研发推出了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及地下空间结构自防水解决方案,坚持“节能环保百年结构自防水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拥有整套最完善的地下防水环保技术实施方案,实现了地下建筑结构自防水一体化,大幅度降低防水工程造价,解决地下工程的防水问题。